内容建议及办法 | 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对家庭教育专门立法,也是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一部教育领域的重磅法规,“家事”上升为“国事”,“依法带娃”成为网络热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家庭教育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短板不容忽视。
一是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焦虑。造成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能力不足,据调查,超过三成的家长没有接受过任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学习过儿童相关法律的家长不超过一成,怎样培训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50%以上的家长存在困难和疑惑。
二是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等隐性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家长对子女关注度最高的是学习成绩,对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行为习惯关注较少,培养引导较少,甚至有不少家长保留传统的“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
三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脱节现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目标一致的,虽然学校都设置了家长学校,意在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但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基本等同于家长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诞生,体现了顶层设计的重视,更彰显出对民意的回应与关切。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为促进家庭教育立法良好开端,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各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宣传页、知识竞赛、网上学习竞答等学习活动,特别是农村地区有在校学生的家长,要达到家喻户晓。
二、主管主责部门要发挥好领航掌舵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整合各类家庭教育资源,全方位提升家庭教育管理水平。
三、出台实施方案。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实事工程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明确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政府责任,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形成工作台账,保障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四、细化量化家庭教育学习内容。对孩子家长,根据孩子成长阶段特点,从孕期教育到每个学龄阶段,要量化家长的学习内容,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课时计划。明确具体主管部门,依托教育专业机构规划设置课程标准和课和内容,为不同阶段的家长提供相应程度的教育培训。
五、夯实家庭教育人才队伍。建议组织相关专家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机构,整合资源,举办家庭教育师资培训班,通过师资培育、团队培育、行业培育等方式,破解家庭教育人才不足问题。
六、强化社会与家庭的联系衔接。加强原有校级家长学校建设,在频次上从开学、期中、期末几次固定活动;扩展社会层面“办学”,通过社区、妇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社会力量开展经常化活动;形式上从校级层面召开家长会,扩展为医疗、法律、心理等专业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