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今日余姚
优品种 提产能 强服务
我市多举措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 2023- 09- 11 08: 46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余姚日报

近日,在三七市镇幸福村的水稻制种基地,工人们手拿绳索给杂交水稻赶花授粉,以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的结实率和产量,为水稻丰产丰收和种子质量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起“产粮大县”担当,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持续推动粮食扩面增产。2020年—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平均播种面积达41.05万亩,产量为17.63万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今年,我市在牟山镇新品种推广试验基地和马渚镇、陆埠镇示范方共种植早稻新品种60个,晚稻新品种48个,试验基地内种植的几个新品种表现优异,株形好、穗大饱满、结实率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既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水稻品种的机会,也将推动粮食增产增效。

为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我市不断优化生产环节的扶持政策。在水稻种子、担保保险、农机购置等生产环节和收购环节进行补贴,使种粮大户每亩水稻能享受到400元以上的财政补贴。

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绿色农田建设等,强化耕地质量提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0年—2022年,我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75万亩;去年,全市完成“非粮化”耕地复耕复种近3万亩,有效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打下扎实基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市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广大种粮大户加大对无人植保机、水稻直播机、谷物烘干机等先进农机的应用,并按照良种良法的种植要求,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机收减损、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合理调控等技术,切实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推进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市农业农村局还积极引导农户从单纯种粮向“稻菜轮作”“稻渔共养”等新兴的绿色、低耗经济循环养殖模式转变,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为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我市全面推广绿色增产增效技术,解决种粮主体的后顾之忧。依托全市6家区域性服务组织,实施统防统治面积25万亩,落实无人机飞防作业50万亩次;建成数字化叠盘暗出苗育供秧中心1个,社会化育秧服务面积超3万亩;采取“农技指导员+种植大户”结对模式做好农技服务,推进免费测土配方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病虫害预测预报能力,做好螟虫、白叶枯病等实时监测,指导广大农户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