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专题 > 教育领域 > 高中
余姚市第七中学
发布日期: 2024- 10- 11 15: 19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学校类别:全日制普通高中

学校性质:公办

联系电话:0574——62466095

学校简介:

余姚市第七中学始建于1956年8月,建校初期名为余姚县第七初级中学,校址为原开元乡瑶湖小学。1957年7月改迁至现址马渚镇下叶村。1958年9月更名为余姚县第七中学,同期开始招收高中班,学校成为一所完全普通中学。1962年下半年又更名为浙江省余姚马渚初级中学。1968年底,我校与马渚区校合并,成立马渚五七工农学校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改名为余姚县马渚中学革命委员会,为县直属中学。1978年4月,学校再次更名为余姚县马渚中学。1985年8月,学校被余姚市教育局指定为首批窗口学校,学校也更名为浙江省余姚市马渚中学。1992年6月至今,学校最终更名为浙江省余姚市第七中学。

余姚市第七中学是余姚市教育局直属的全日制公办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实施高中学历教育。学校软硬件设施齐备,是宁波市首批现代化达纲学校。走进校园,便有一股蓬勃之气、书香之气、自然之气迎面而来。学校占地面积70707平方米(107亩),建筑面积33919余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绿化环境优美,现有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等十余幢。学校现有30个班级、1389名学生、131名教职工。其中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市级及以上名班主任2人、学科骨干教师(班主任)10人、教坛新秀(新秀班主任)33人,市级及以上先进教师59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精湛。

自办学来,余姚市第七中学始终担负着播撒真知、传承文明、树德育才、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至今为国家累计培养了15000余名德才兼备的学生。他们中有造福一方的党政领导,有戌边卫国的三军将士,有闻名遐迩的商海巨贾,有在科技界独到建树的权威专家,更有许多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奉献着自己的才华,演绎着七中学子的风采,他们传递着七中的不灭薪火。

在发展历程中,余姚市第七中学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强调实践、体验和感悟,积极推进“适实体悟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通过不断的探索,目前业已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以“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为育人理念;以“发现每位学生的美,办一所精致的学校”为办学宗旨;以“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为办学标准。在学校严格管理和积极倡导下,学校已形成了“勤奋、刻苦、踏实、有恒”的学风和“团结、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学校被评为余姚市先进学校、余姚市德育特色学校、余姚市首届教育科研达标学校、余姚市“十佳礼仪校园”、宁波市“5A平安校园”、宁波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师德群体创优先进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宁波市数字化家长学校(第一批)、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浙江省普通高中二级特色示范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浙江省节水型示范学校等。

特色办学育时代英才,求实发展铸七中品牌。现代化的硬件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学化的学校管理、人文化的校园环境、校本化的教学科研铸造了学校一个又一个辉煌。奋进中的余姚市第七中学,愿与你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浙江省余姚市第七中学章程

序言

余姚市第七中学创建于1956年8月。建校时,校名为余姚县第七初级中学,校址为原开元乡瑶湖小学。1957年7月迁到现址马渚镇下叶村。1958年9月更名为余姚县第七中学,同时开始招收高中班,学校成为一所完全普通中学。1962年下半年学校又更名为浙江省余姚马渚初级中学。1968年底,我校与马渚区校合并,成立马渚五七工农学校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更名为余姚县马渚中学革命委员会,为县直属中学。1978年4月,学校再更名为余姚县马渚中学。1985年8月,学校被余姚市教育局指定为首批窗口学校,学校也更名为浙江省余姚市马渚中学。1992年6月至今,学校又更名为浙江省余姚市第七中学。目前,学校是余姚市教育局直属的公立普通高级中学。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始终秉承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强调实践、体验和感悟的宗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学校治理能力,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全面推进依章治校,保障学生与教职工合法权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全称为余姚市第七中学;简称:余姚七中;英文译名为YUYAO NO.7 SENIOR HIGH SCHOOL;地址为余姚市马渚镇汉达路2号;邮政编码为315450;学校网址为:http://yydqzx.nbsedu.com/。

第三条  本校由余姚市政府举办,经余姚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业务主管单位是宁波市余姚市教育局。

本校为实施三年制高中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教育机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条  学校面向余姚市招生,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办学规模为3个年级24—30个班级,平均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50人。

第五条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师生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定“努力发展自己,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学校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为办学标准,以“发现每位师生的美,办一所精致的学校”为办学目标。

第六条  学校秉承“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心中有灯、眼里有光、知行合一、不断超越自我的新时代优秀青年”为育人目标。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市级“名师”、学科骨干。致力于营造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和谐校园生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让教师自信地发展,让学校更具活力与品位。

第七条  学校坚持“ 以生为本,重视个性化发展 ”的办学特色,以“立志、健身、勤学、笃行”为校训,以“崇德、修学、健身、进取”为育人标准,校徽见下图。七中校徽.png

第二章  学校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

第八条  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按照学校党组织有关决议,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第九条  学校按《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员数量设立中共余姚市第七中学总支部委员会,下设中共余姚市第七中学第一支部委员会、第二支部委员会、第三支部委员会及退休教师支部委员会,党组织关系隶属于中国共产党余姚市教育局机关党委。党组织书记主持党组织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党组织重要活动,督促检查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督促党组织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学校党政办同时承担学校党建工作部门职责。校内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比照学校同级行政管理人员落实相关待遇,兼职党务工作者计算相应工作量。学校按一定标准在公用经费中安排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并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保障党建经费来源。

第十条  党组织依法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切实贯彻落实。

(二)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讨论决定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及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中的“三重一大”事项和学校章程等基本管理制度,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依规行使职权。

(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负责人的人选,协助上级党组织做好学校领导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等工作。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教师等人才的培养、招聘、使用、管理、服务和职称评审、奖惩等相关工作。

(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七)加强学校各级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八)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领导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九)领导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管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十)讨论决定学校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一条  校长依法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订和执行学校发展规划、基本管理制度、内部教育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研究拟订和执行具体规章制度、年度工作计划。

(二)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负责招生、就业和学生学籍管理。

(三)加强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学校文化活动和科学普及活动,建设文明校园。

(四)研究拟订和执行学校重大建设项目、重要资产处置、重要办学资源配置方案,管理和保护学校资产。

(五)研究拟订和执行学校年度预算、大额度支出,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

(六)加强教师等各类人才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依据有关规定与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订立、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

(七)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和后勤保障工作。

(八)组织开展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育人合力。

(九)向学校党组织报告重大决议执行情况,向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依法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

(十)履行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二条  党组织委员会会议是学校议事决策机构,对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及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会议由党组织书记召集并主持,党组织书记不能参加会议的可以委托党组织副书记召集并主持。不是党组织委员会委员的行政班子成员可以列席党组织委员会会议,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可以列席会议,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议题可以邀请师生代表列席。列席人员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会议议题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提出,党组织书记确定。会议应当有半数以上党组织班子成员到会方能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等重要事项时,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党组织班子成员到会。表决事项时,以超过应到会党组织班子成员半数同意为通过。

第十三条  校务会议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研究提出拟由学校党组织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具体部署落实党组织决议的有关措施,研究处理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会议由校长召集并主持,会议成员一般为学校全体行政领导,纪委书记(纪检委员)列席会议,学校党务干部一般列席会议。会议议题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提出,校长确定。会议应当有半数以上行政领导到会方能召开。校长应当在广泛听取与会人员意见基础上,对讨论研究的事项作出决定。凡讨论研究涉及“三重一大”问题,必须提交党组织委员会会议研究并通过后方可执行。

第十四条  党组织委员会会议和校务会议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十五条  党组织委员会会议和校务会议应当形成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认真落实会议形成的决定或决议。实施过程中如需对党组织委员会会议和校务会议决定的事项进行变更、调整,应当按照决策程序提出议题并按复议结果执行。

第十六条  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要及时交流思想、工作情况,每周至少沟通一次,商讨学校近期重点工作。学校党组织会议、校务会议的重要议题,党组织书记、校长应在会前沟通酝酿,意见不一致的议题暂缓上会。集体决定重大问题前,党组织书记、校长和有关领导班子成员要个别酝酿、充分沟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应当经常沟通情况、协调工作。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和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支持他们的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对职责分工交叉的工作,注意协调配合,努力营造团结共事的和谐氛围。

第十七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工会、妇委会、共青团、民主党派等组织,支持其正常工作的开展,保障其作用的发挥。

第十八条  学校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进行民主监督。

教代会是学校依靠教职工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基本形式。教代会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使职权,主要包括:

(一)听取书记、校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审议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评议监督学校的领导干部。建立每年评议一次学校领导干部制度,有权建议书记、校长或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记功、晋升或处分、免职,根据余姚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参与民主推荐学校行政领导人选。

(三)审议通过学校的教职工聘任制方案、岗位责任制方案、考核办法、奖惩条例及其他与教职工权益有关的规章制度,由学校颁布施行。

(四)定期了解学校章程的实施情况,提出学校章程修订或重新制定的意见与建议。

教代会一般每三年一届,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工会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在教代会闭会期间负责教代会的日常工作。教代会闭会期间如遇重大事项,经学校党政工领导研究同意,可以召开教代会临时会议审议决定。

第十九条  学校依据规定设置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师发处、信息处和团委等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

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和办学特色,设置校监会、关工委、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作为学校的决策、咨询或协调机构,制定了相应规章制度,明确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期、职权和议事规则。

第二十条  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基本内容为:有关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重大事项,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重要事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要事项,学校重要财务收支情况和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学校有关学生招生、评优、处分、救助等涉及学生权益的重大事项。

第二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向社会公开学校相关信息,以适当方式为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

学校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学校建立档案室,加强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学校还建立校史室,发掘和弘扬校本优秀文化传统。各职能部门做好资料的工作。

第二十二条  学校建立健全校内申诉制度,分别成立校内教师申诉处理委员会和校内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明确受理申诉的部门和程序,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学校建立健全争议调解机制。通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就教职工与学校的劳动(人事)争议进行调解,当事人对调解意见不满意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学校建立健全平安校园制度,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演练,加强校舍、交通、消防、饮食卫生、健康、治安以及教育教学安全管理,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鼓励学生自愿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发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依法进行善后处理。

第二十四条  学校依法接受教育、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  教育教学管理

第二十五条  学校建立健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育教学基层管理机制。

年级组长(主任)负责本年级的德育、教学工作,统筹年级教育活动、学生管理工作等。

教研组长负责领导、组织教师进行集体教学研究。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按学校安排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活动,贯彻落实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第二十六条  学校认真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构建德育目标体系,突出强调生命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机制,优化德育活动过程,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第二十七条  班级管理必须以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为依据。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班主任要对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身体等全面负责,履行好《班主任工作常规》。各班必须成立班委会和相应的团队组织,提倡学生自治自理,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班级要抓好班风班纪建设,形成民主、团结、守纪、向上的班风。开好每周的班会,总结、讲评,布置班级工作。提高班会质量。

第二十八条  学生社团是在校团委批准成立并登记注册,由我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自愿组成,为发展成员共同兴趣爱好,实现共同志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

学生社团必须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社团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发展为根本宗旨,自觉接受校团委的领导和学生会社团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每年根据学生社团活动考核及申报项目完成情况,社团综合评价制度对学生社团展开全面评比,评出优秀学生社团、优秀社团干部、社团积极分子,对获奖团体以及个人进行精神上的奖励。

第二十九条  学校贯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遵循课程改革原则,全面安排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实施教育教学,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功能,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第三十条  学校采用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为单式。汉语言文字为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学校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学校实行分管校长负责,教务处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教学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分层教学、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等工作的实施,加强对学生的生涯指导教育和选课辅导,并不断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三十一条  教师依据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策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形成师生平等、教学民主、互动对话、合作共享、探究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学文化。学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训练、测试评价和课外辅导等教学环节量化管理。并对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分析、总结和反思,对全校学科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建立和完善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并以学生学习效能和问卷调查作为教学评价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二条  学校严格执行有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法规规章,通过日常体育活动以及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健身习惯与基本的运动技能。

学校通过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等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和多次体育单项比赛。

学校建立医务室或卫生室,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体检,预防传染病、常见病及食物中毒。学校完善卫生工作制度,不断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建设无烟学校。

第三十三条  学校积极推进心理健康促进工程,成立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专职教师开展工作,培训培养心理咨询师资,开设心理辅导校本课程,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第三十四条  学校艺术、科技、劳动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科技、劳动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科技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科技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科技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以及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创新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十五条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加大硬件建设、资源开发、多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力度,建好校园网络、数字图书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转换为新型教学模式的理想环境,是教育教学及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教师数字化意识,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使他们能熟练地运用网络、计算机等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学习资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主题。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提高教育功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第三十六条  学校营造民主、自由、科学的研究氛围,积极组织教师推进教学改革和实验,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种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四章  学生

第三十七条  凡按有关规定被本校录取或转入本校学习的学生,即取得本校学籍。

第三十八条  学生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与学校、班级管理,评议学校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助学金;

(四)在品行和学业成绩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处理有异议,对学校、教职工侵犯其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出申诉或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九条  学生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章程及规章制度,遵守公共秩序和学生行为规范要求;

(二)尊师爱校,团结同学,参加集体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养成良好品行;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承担在学生自治活动中当选职务的相应职责;

(五)爱护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十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学校按照省、市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实行学籍管理,健全学籍档案,严格转学、休学、复学等手续程序。

学校对修完修学年限内规定课程且综合素质、学科学习业绩合格的学生,准予毕业。

第四十一条  学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学期评价结果记入学生个人档案。

第四十二条  学校对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表现突出、在某方面有突出成绩或进步显著的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本人档案。

学校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予以批评教育,并可对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处分。

第四十三条  学校对愿意住宿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膳宿条件。

第四十四条  学校对符合入学条件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助学金等形式提供资助。

第四十五条  学校建立学生会组织,保障学生自主管理和学生合法权益。学生干部一般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学校支持学生自治,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培养现代公民素养与健康人格。

第四十六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评教、评校制度,支持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七条  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合法权益,学校及教职工应当做到:

(一)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不得歧视学生。

(二)尊重学生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严禁用讽刺、威吓等方式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

(三)尊重学生隐私。保护学生个人信息,未经学生及其监护人同意,不得随意使用、披露学生个人隐私。

(四)不得非法收缴学生财物。为保护学生安全、保障校园秩序,可以对学生违纪的相关物品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处理,但应及时与监护人联系。

(五)依法依规处分学生。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对违纪学生给予一定的惩戒、处分。开除学生学籍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听取学生及其监护人的意见,并举行听证。

第五章  教职工

第四十八条  学校执行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公开招聘制度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依法实行学校用人制度。

学校根据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岗位数和岗位任职条件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相关规定聘用教职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对聘用人员实行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

第四十九条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参加教育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加入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五)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重大事项有知情权;对不公正待遇或处分有申诉权;

(六)使用学校设施设备、图书音像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五十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学校章程及规章制度,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二)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和岗位职责,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文化知识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弘扬爱心与责任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践行以生为本理念,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第五十一条  其他职工按照合同履行岗位职责,学校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五十二条  学校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师训计划,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学术研究、考察交流和进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五十三条  学校保证教职工工资、保险、福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逐步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帮助解决教职工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五十四条  学校建立健全班主任选配、聘任、培训、考核、评优等制度,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敬业精神、教育理念和业务能力。

教师应当遵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履行职责,完成任务,享受相应待遇与权利。

第五十五条  学校建立教职工业务档案,每年对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转岗、解聘、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等的依据。

学校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评聘、进修深造和评优评先等的首要内容。

第五十六条  学校对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表现优异、业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学校对违反校纪校规和合同,或在工作中造成失误和不良影响的教职工,视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批评教育和惩处。有违约情节的,违约方须依据聘用合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六章  学校资产

第五十七条  学校日常经费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资金等。

第五十八条  学校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学校经费来源于财政全额拨款(包括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资金等),开办资金额度为4928万元。学校对侵占校舍、场地、设施等的行为和侵犯学校名称权及无形资产的行为,应积极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追究侵权者的责任。对学校财物造成损坏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五十九条  学校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建立账目,落实专人管理,定期清点,及时做好变更、增减手续。

学校向教职工和学生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基本建设和维护修缮工作,并及时检查、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加强对体育馆、科学馆、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专业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学设施、仪器设备、体育器材、图书音像资料的使用效益,防止设备设施的闲置和浪费。

第六十条  学校如遇因政府规划调整等不可抗拒因素而需要迁址、合并、分立或终止时,应当及时制订保护学校资产安全的方案,并依法进行资产清算。

第六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务活动在校长领导下开展,实行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

学校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学校依法向政府部门提出年度预算安排意见,经批准后执行,并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监督。

第六十二条  学校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按照有关部门确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各项收入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六十三条  学校依法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建立健全受赠财产的使用制度,加强对受赠财产的管理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章  学校与家庭、社会

第六十四条  学校主动与社会、家庭联系沟通,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建设,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可聘请兼职教师、校外学生辅导员、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等。

学校建立德育、科普、法治、社区等各类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校外教育实践活动。

第六十五条  学校遵循民主、公开、自愿的原则,组织家长选举成立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等职责。

学校建立与家长委员的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学校发展规划及其进展、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帮助。

第六十六条  学校依靠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学校建立教师与家长的日常联系机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密切联系家长,做好家庭访问工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六十七条  学校通过加强内部建设,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在相应区域内发挥积极作用,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

学校配合社区开放校内文化设施和体育场地。学校依托社区,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服务社区和实践体验的机会。

第六十八条  学校依靠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派出所、卫生所等共同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建设平安文明校园。

第六十九条  学校建立校友会组织,发挥校友的宣传、桥梁、教育、助学、咨询等作用,促进学校发展。

第七十条  学校开展校际互动合作,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拓展教育视野,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师生交流,加强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合作与师生交流,聘请外籍教师和港澳台地区教师,面向世界推进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创新优化。

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本章程统领下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均依照民主程序进行。

第七十二条  本章程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学校党组织委员会会议通过,并经余姚教育局同意,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之日起生效实施,章程正式文本应当自备案之日起15日内发布,向学校内部和社会公开。本章程修改需由党组织委员会或1/3以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提议方可进行。

第七十三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按照法律法规及上级规范性文件政策执行。如有抵触处,以法律法规及上级规范性文件为准。

第七十四条

本章程由学校党组织委员会负责解释。

招生范围:

面向余姚市招生

图片3.png

图片2.png

图片1.png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